close












其他資訊

七招易學易練的放鬆功法,詳細的圖解步驟,
只要循序練習,就能輕鬆脫胎換骨,享受健康生活。


文明社會帶來了物質享受,精神壓力也相應而生。在追求經濟價值時,大多數人無法消除在精神面的副作用,以致生活中充斥緊張、憂鬱、暴力的情緒,傷己傷人;甚至「自殺」躍居十大死因已經多年了。

其實,生活可以不必過得如此辛苦,只要懂得適時清除積累的負面情緒與疲憊,讓身心重新恢復清靜自然的放鬆狀態,生命的活泉就會源源不絕地湧現,也就沒有過不了的難關。

本書所介紹的「放鬆七式」,即是筆者將多年的太極拳與導引修練心得,針對入門者所設計出的七套功法。這七套功法易學易練,任何人只要按照書中的指示練習,就能輕鬆學會,且在極短時間之內,就可體會全身放鬆的滋味,逐步解除生活中由來已久的緊張感,進而建立時時放輕鬆的健康生活習慣;只要持之以恆,久而久之自然能達到脫胎換骨,身心煥然一新的效果。

本書除了介紹放鬆七式的具體運用外,也對放鬆理論和太極原理作詳盡的說明,尤其是練功的安全守則,能將運動傷害降到最低,而且在輕微傷害之後知道如何處理。本書也特別介紹筆者發明的「細部經道歸位」技巧,不但可以解決自己的筋骨傷害又可幫助他人,一生受用不盡。

雖然放鬆是「身放下」的問題,但也和「心放下」息息相關,因此本書對「心放下」應有的修為亦順帶說明,盼望大家能知道如何「心放下」,使得「身放下」更加容易,幫助深入放鬆境界。因為,當身體的拘束漸漸鬆綁之後,「心放下」的修行路會好走很多;把身體拘束減輕之後,心性功夫的修持可以反過來修復身體,大大增強返璞歸真的功力。

本書特色專家解析如何緩解鈦的作用

◎獨創簡單易學的「細部經道歸位法」,提供自我療癒筋傷的簡易保健。
◎(附贈羅教授親自示範教學DVD)

作者簡介

羅錦興教授

台南縣學甲人士,現為成功大學電機系特聘教授和前瞻醫用系統中心主任。

1985年通過中醫檢定和1986年教育部公費留學,1991年獲得醫學工程博士,創造單細胞心臟電位模型,流行全世界至今且列入專業教科書和學術百科全書。

2011年獲得中醫醫學博士學位,以7年時間成功研發雙感測中醫脈診儀,預計未來可以對藥物歸經和□循環提供科學量測數據,希望能實現中醫健康檢查的夢想。主要運用無線混合系統晶片、生物晶片、細胞模型、身心障礙輔具等四項主要技術,進行生物科技和醫療儀器的開發。

從小就對醫學、武學、科學、宗教有興趣。交通大學時代參加大專青年齋戒學會,禮懺雲法師為皈依師父;武術承蒙黃廣志教授和倪維城教授教導,學過少林、太極、螳螂、字門等拳法。台大電機研究所時代,巧遇淨空法師,聽法兩年,對佛學有深入理解。

由於練武經常受傷,而研發出「細部經道歸位」技巧,從大學時代到現在,以此技巧治癒許多患者。

日常修學以讀經、打坐、念佛、放鬆導引、太極拳為主,常寫文章詩詞發表在成大電機系的個人網站和大眾結緣。

  • 出版社:商周出版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2/04/13
  • 語言:繁體中文


其他新聞













▲林建良遺憾未能見母最後一面。(圖/記者杜奕君攝)

記者杜奕君/台北報導

「昨晚我帶著金牌回到醫院,沒想到有些話媽媽離開了來不及跟我說,當下我真的趴在她身上崩潰痛哭。」昨才與隊友攜手打破400公尺自由式接力「全國紀錄」,輔大泳將林建良卻未能趕到醫院,見癌末母親最後一面。9日在50公尺自由式以23秒04奪銅,賽後他透露希望為母親而游,未來達到世界水準等級。

昨晚與隊友們一舉突破400公尺自由式接力全國紀錄,也順利達世大運參賽標準,賽後「淚崩」喊著要帶金牌到醫院獻給胃癌末期母親的輔大泳將林建良,昨晚仍遺憾未能見母親最後一面。

「手裡還拿著剛奪下的金牌趕到醫院時,妹妹哭著跑出病房,我才發現事情不對,媽媽走了,當下我真的趴在她身上崩潰大哭,我知道,有些話媽媽還沒來得及來跟我說。」

雖然一夕之間與母親天人永隔,但林建良仍決定打起精神,應戰今天的50公尺自由式硬仗,最後他以23秒04拿下第三名,賽後他直說,「很謝謝今天替我加油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媽媽的事,但今天游完我真的覺得抱歉,很對不起看好我的人。」

「今天其實很想證明自己,會選擇繼續比賽也是因為去年下半年所有國外賽事我都放棄了,說實話媽媽胃癌末期也撐了1年多,加上專家解析怎麼紓緩穴道瘦腿家人也希望我在游泳這條路走出一片天,我知道媽媽一定會支持我的。」

昨晚帶著媽媽的外套回到飯店,但最終林建良選擇不讓這份思念影響自己比賽心情,未把外套帶到賽場,他說,「未來的我希望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包括世大運、亞運、奧運等3個大賽,都是我持續努力的目標。」

▲林建良(左)未能將金牌親自交給母親。(圖/記者杜奕君攝)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







#NEWS_CONTENT_2#













高齡產婦的定義?

詹景全主任表示,懷孕時34歲、生產時35歲以上,就是高齡產婦(這個年紀是足齡,而不是虛歲)。

因為先前的研究發現,懷孕時34歲、生產時35歲以上,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會突然增高很多,比年輕孕婦(懷孕時未滿34歲)生出唐氏症寶寶的機率高了3倍以上,所以才會界定這個年齡。不過隨著社會日益晚婚、晚生的風氣,高齡產婦人數也相當多,詹景全主任以自己的門診來估算,大約有3成左右屬於高齡族群。

如果有內科疾病,要注意的事情?

如果本來有使用控制高血壓與糖尿病的藥物,懷孕時可能要換藥,常用的高血壓第一線與糖尿病第一線藥物,有可能導致畸胎的風險。除此之外,如果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的狀況並長期服藥控制,有些藥物並不適合懷孕時服用,有懷孕準備的女性如果本身有內科方面的疾病,應先與內科醫師溝通是否要更換藥物的種類。

如果本身為免疫功能異常的人,也要在懷孕前先做調整與治療,否則無論是早產或流產的可能性皆會提升。倘若本身有腎臟疾病而長期洗腎,也都有可能會影響懷孕。總之,如果本身有一些疾病,最好能先將病情控制好再懷孕。

本身沒特殊疾病,仍需注意的事?

就算本身沒有特殊狀況,但高齡身體代謝與體能皆會下降,假如平時又沒有運動習慣、久坐辦公室,懷孕後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早產等風險皆會比較高。詹景全主任建議所有高齡孕媽咪:

●最好每天固定量血壓。

●比年輕人更要注意體重控制,以免妊娠糖尿病等疾病上身。而且臨床上發現,年輕孕婦在體重控制上比高齡孕婦來得好,可能是因為代謝好、活動量也較高。

●如果醫師覺得有必要,產檢次數可能要更密集。原本懷孕初期是每個月一次產檢,懷孕7個月以後每2週一次,懷孕9個月以後每週1次產檢,到生產為止。但是如果孕婦的血壓飆高、腳易抽筋、水腫、體重增加太多或不適(例如:暈眩等),可能要額外回診,評估是否有潛在的疾病與問題。如果高齡孕媽咪有不適症狀,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視情況增加產檢及回診次數。此外,有些孕媽咪的短期記憶可能會比較差一點,建議產檢前先將想詢問醫師的問題寫下來。

如果有問題,一定要詢問醫師

詹景全主任指出,曾有一位高齡產婦每次來產檢時都穿長褲,也沒有特別提到自己有什麼生理變化覺得異常。有一次她穿裙子來,詹主任才發現,孕婦的雙腿靜脈曲張的程度相當嚴重,孕婦表示之前因為覺得很醜,才都刻意穿長褲來遮掩。雖然懷孕會影響下腔靜脈回流而導致靜脈曲張,不過程度不能太嚴重。當時詹主任立即幫她抽血驗血栓,發現血栓指數太高,母胎都有風險。萬一血栓塞住胎盤,可能胎死腹中;萬一塞住孕婦腦部,則可能會中風,所幸及時發現並以藥物控制,也請孕婦平時穿彈性襪、少久坐久站,才成功使母胎均安。所以也特別提醒大家,如果有不適或特殊的生理變化,不要掩蓋不看或不說,仍要詢問醫師,不要自己下判斷。

採訪/湯佳珮、圖/嬰兒與母親雜誌提供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7年8月號。

專家解析穴位在哪血液循環





84A88DF39F56B56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s52zt58a 的頭像
    wis52zt58a

    蔡明杰的部落格

    wis52zt58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